您现在的位置:  首页 >  经验  > 体育  > 为什么说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

为什么说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

  • 更新时间:2024-04-28 00:37:02

(一)为什么说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

1、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,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(“性相近也,习相远也”)。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,人人都应该受教育。他提倡“有教无类”,创办私学,广招学生,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,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,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。他主张“学而优则仕”,学习了还有余力,就去做官。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,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,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(“弟子入则孝,出则悌,谨而信,泛爱众,而亲仁。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”)。

2、孔子在教学方法上要求老师“有教无类”、“经邦济世”的教育观,“因材施教”、“启发式”的方法论、注重童蒙、启蒙教育。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,要谦虚好学、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,以便“温故而知新”、新知识引申拓宽、深入,“举一而反三”。

3、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“礼”和“仁”。其中“礼”为道德规范,“仁”为最高道德准则。“礼”是“仁”的形式,“仁”是“礼”的内容,有了“仁”的精神,“礼”才真正充实。在道德修养方面,他提出树立志向、克己、践履躬行、内省、勇于改过等方法。“学而知之”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。在主张不耻下问、虚心好学的同时,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(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”),同时还必须“学以致用”,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。

4、他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。他说:“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。”意谓教师应该在学生认真思考,并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和开导,他又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。通过谈话和个别观察等方法,他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,在此基础上,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,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,培养出了德行、言语、政事、文学等多方面的人才。孔子热爱教育事业,毕生从事教育活动。他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。不仅言教,更重身教,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学生。他爱护学生,学生也很尊敬他,师生关系非常融洽。他是中国古代教师的光辉典型。

5、孔子的教育活动不但培养了众多学生,而且他在实践基础上提出的教育学说,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。由于孔子保守的政治态度,因此对待经济制度的改革也反映了保守的思想。比如鲁宣公十五年(西元公元前594年)实行“初税亩”,从法律上承认私田的合法地位,是春秋时代的重大经济改革;但是据《左传》说,孔子修《春秋》时记载“初税亩”,目的是批评其“非礼也”。而民众不富足,国君没有富足的。在《论语·尧曰》中还记载,孔子主张“因民之利而利之”,即对民众有利的事情才去做。另一方面,他又主张赋税要轻一些,徭役的摊派不要耽误农时。《论语·述而》记载,孔子还对当时的为政者进行说教,要求为政者不要过于奢侈,要注意节俭。他说:“奢则不逊,俭则固。与其不逊也,宁固。”同时,还主张“节用而爱人”。这里面包含了把孔子“仁”的思想运用于经济领域。

(二)吊兰为什么不能放在卧室

1、消耗氧气。虽然吊兰作为一种绿色植物,可以很好的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,吸收空气中的毒气和废气,释放二氧化碳。但是在晚上,卧室中没有阳光,吊兰无法进行光合作用,反而会吸取房间内的氧气,释放二氧化碳。卧室作为人们睡眠休息的地方,氧气不足、空气浑浊,会使人们的睡眠质量下降,出现胸闷、气喘等现象。因此其晚上消耗氧气的特点是吊兰为什么不能放卧室的原因之一。

2、破坏风水。吊兰的株型是整体向下的,人们在卧室中休息时,虽然可以看到绿色植物缓解疲劳,但是吊兰这种植物也会慢慢影响人们的风水。让人们的心情、事业都会像吊兰叶片一样,慢慢下滑走下坡路,因此并不适合卧室内进行养护。

(三)贾雨村为什么害贾家

1、从家庭出身来看。贾雨村虽是诗书仕宦之族,但是“因他生于末世,父母祖宗根基已尽,人口衰丧,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”。家道中落的贾雨村,在家乡势单力薄,生计困难,只得背井离乡,成为寄居在葫芦庙里的一个穷儒。曾经穷困潦倒的贾雨村,一旦飞黄腾达尝到了锦衣玉食的甜头,在面临道义良知和荣华富贵的双重选择时,天平不免会倾向于荣华富贵,因为他实在不想被打回原形,再次过上吃糠咽菜敝巾旧服的日子。于是,知恩不报、恩将仇报成了他的自动选择,所以在明知被拐卖的女子是恩公丢失的女儿时,他自然选择的是得罪不起的薛家了,甄士隐当年的恩情在他的脑海中已经被按下了删除键。

2、从性格品质看。贾雨村性格自私,品质不良,不知感恩。在借居葫芦庙接受甄士隐资助的银两和冬衣之后,“不过略谢一语,并不介意”贾雨村接受资助之后的不辞而别,便为他以后的知恩不报、恩将仇报埋下了伏笔。

3、从心理特性来看。被穷困折磨过的贾雨村是一个志向抱负很高的人,他觉得自己是“玉在椟中求善价,钗于奁内待时飞”,苦未逢时。 他在甄家、林家和贾家的帮助下,小小地实现了“人间万姓仰头看”的目标,终于可以不用再仰视别人。